
为什么我们在学校要学习笛子?
有谁曾经想过,为何我们上小学时要吹笛子,用笛子吹着嗡嗡嗡“小蜜蜂”,为何要吹着满高分贝的乐器呢?
钢琴和吉他也不错啊,为何是笛子呢?

其实不止马来西亚的小孩在音乐班要学习笛子,世界各地的小孩都是。
这就要回顾历史到20世纪初了。
当德国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Carl Off卡尔·奥尔夫创作伟大的《布兰诗歌》Carmina Burana(康塔塔包含了《噢,命运女神!》)时,他发觉高音竖笛会是绝对是最佳的音乐教学工具。
这音乐教育理论,塑造奥尔夫Orff成为20世纪的杰出的音乐教育家。
他的 “Orff Schoolwork”《奥尔夫教学法》鼓励运用节奏和创造性思维来学习音乐。此外,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,会比不断的重复或者背诵来的更有效也更有趣。

这部音乐教育著作同时也呼吁使用一个音域宽广,操作简便的乐器来教孩子们音乐。奥尔夫指出,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唱出音符,那么他就可以把它们吹奏出来,这样他们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的音乐知识。
对他来说,高音竖笛没有弦,哨片和弓,或者需要创造一种更好的吹口去适应更好的声音,从而启发孩子们欣赏音乐。他也可以类比其他的教学乐器比如铁片琴和铃鼓。

对于现代音乐教学而言,小孩子是很难拿起大型笨重的乐器来学习音乐。 尤其是那些管型乐器的基本吹起声音,孩子们必须学习正确的吹奏(嘴的肌肉形状)技巧。由笛子开始学习较为容易和简单,体型也较小携带。
有些教育家认为,锤竖的笛子更适合小孩练习音乐。不像其他乐器,如吹箫或拉小提琴这样的乐器,在练习学习当中会影响小孩的坐姿和骨骼发展。这小篇就不能完全赞同。就如学什么都好,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到一点,难道要等了小孩完全发育成长才学习吗?那有点太慢了吧。均衡学习和适当的调整是该有的做法。
来说说看,你还记得怎样吹笛子吗?可曾吹过完整的一首歌?分享下学习笛子所遇过的趣事吧。
Leave a reply